<
新辣文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汉世祖 > 第112章 兄弟
    十四子的出世,刘皇帝的心情又好转了几分,很多宫人都发现,他脸上重现了几个月未曾见到的笑容,这也让侍候的宦官宫娥们松了一口气,不再那么地战战兢兢。在汉宫之内,皇帝心情如何,就是一张晴雨表。

    “启禀官家,雍王殿下求见!”喦脱靠近禀报。

    “宣!不,你去迎他进来!”刘皇帝抬眼吩咐着。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没一会儿,刘承勋步入,面色沉稳,步伐从容。其内,刘皇帝正盘腿坐在一台食案后边,案上摆着的,是一盘饺子,还冒着热气......

    “参见陛下!”

    “叫二哥!”抬了下眼皮,刘皇帝故作不悦。

    见状,刘承勋嘴角也不由扬起些微的笑意,轻唤道:“二哥!”

    “坐!”刘皇帝伸了下手,说道:“你我兄弟对案而食!”

    “谢陛......二哥!”面对刘皇帝,刘承勋还是有些局促的,哪怕此时的皇兄表现得如此温良和善。有些敬畏,已成习惯。

    案上,已然添了一副碗筷,刘皇帝将自己调好的蘸酱推至刘承勋一侧,嘴里说着:“快冬至了,我提前吃一顿饺儿,你来得正巧,来,尝尝味道!”

    “是!”应了一声,刘承勋动筷子,夹起一只包得已极具形态之美的饺子,蘸了些宫廷秘制酱料,一口吞下。

    有一说一,虽然没有刻意去改变,但在饮食方面,刘皇帝带来了一些影响,也有些“发明创造”。

    “猪肉馅的!”刘承勋道。

    “香菇猪肉!”刘皇帝说。

    看着自己嫡亲的弟弟,年过三十的刘承勋,已无丝毫不见当年青葱意气,眼中所见到的,是沉稳持重,贵族气质,豁达风度。

    “二哥,我此来,是向你辞行的!”吃了几个饺子,刘承勋谈起来意。

    “这便要走了啊!何不多留一段时日,眼下也是寒冬,出行多不方便!”看着刘承勋,对其来意,刘皇帝倒也不是特别惊讶的样子。

    刘承勋默然。他现在担任的职务,仍是河北安抚使。这本是个临时差遣,与当年的东南情况不同,象征意义更大,虽然什么都能管一管,但实权并不大。反不如当年坐镇长安之时,那时年纪虽轻,却还能办些实事。

    如今,有时候刘承勋自己都觉得,只能做些沽名钓誉的事情了。留在开封,刘承勋心里,总归是乐意的,不过这还得看刘承祐这个皇兄的意思。

    打量着他,刘皇帝轻轻一叹,说道:“我将你放在河北,是欲你代表天家,以亲王之尊,坐镇安抚。而今,数载过去,新政运行良好,一切都已入正轨......”

    沉吟了一会儿,刘皇帝又道:“先待在东京吧,过完此冬,明年再做安排!”

    “是!”闻言,刘承勋拱手应道。

    “娘虽然去了,但还有我,还有阿姊!”刘皇帝喟然一叹,说:“当年六口之家,如今也只剩我们姐弟三人了,也该好好聚一聚!”

    刘皇帝的话,显然牵动刘承勋的心绪,面目之间,亦露悲伤,显然是又想起了李氏。

    “刘淳也十一岁了吧!”刘承祐表示关心。

    “快十二了!”刘承勋略露笑意。

    刘淳是刘承勋的长子,从小聪明伶俐,很受他喜爱。比起刘皇帝,刘承勋可要专一得多,除了雍王钱妃,对其他女人,几乎不屑一顾。也正因如此,他膝下子女自不如刘皇帝那么旺盛,一直到今夏,钱氏才生下他们的第四个孩子。

    “这样吧,让他进宫,也到文华殿修习!”刘承祐说道。

    对此,刘承勋自是表示感谢,这可不像那些入宫侍读的贵族子弟,至少在明面上,是把刘淳当皇子对待。

    兄弟两人,难得畅谈,一盘饺子显然不够,又喝了些酒,方才相别。

    刘承勋对刘皇帝是敬畏,刘皇帝呢,对这个弟弟,实则还是很重视的,至少,在早年国势艰难之时,刘皇帝完全是把他当作继承人来看待的。

    虽然从未有明诏,但上下实则都清楚。不过,随着国家向安,刘皇帝的儿子们也陆续长大了,此事自然也就当作没发生过了。

    当初让刘承勋坐镇长安,完全是为了培养他,他也不负期望,闯出了一个“贤王”的名头。要说对这个弟弟一点戒心都没有,那也不现实,毕竟刘皇帝就是这么个人。

    不过,那点戒心,只是作为一个多疑皇帝的本能罢了。认真地来说,这么多年下来,刘承勋的表现还是让他比较满意的,贤明的口碑远扬,却不足以让他忌惮,毕竟,名声大者,也往往容易为其所累。

    在刘皇帝的期许中,他希望今后刘承勋能成为“宗室之长”,比起徐王刘承赟,他的优势要大得多,皇室血脉也更近。

    刘承勋退下后,刘皇帝也不由认真地琢磨起来,将之调回朝廷,当付以何职?开封府尹?拜相?分管部司?或者还是给一个有实权的封疆大吏?

    到刘承勋这种身份地位,职权安排,还真是不怎么容易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“柴荣上表辞官,又要请辞,这回是什么原因?”冬至日前,刘皇帝收到了来自洛阳的一封辞表,表示意外。

    如果仔细地观察,就会发现,刘皇帝面容间流露出了少许的不悦。似这等事,也自然是要上报刘皇帝听从指示的,太子与宰臣们都没有做决定的权力。

    闻问,前来奏事的窦仪禀道:“英公之父卒逝,因有此表!”

    这个理由一出,刘皇帝表情恢复了常态,甚至流露出少许同病相怜的情绪,低声呢喃道:“我亡母,他卒父,老人之殇,唉......”

    “陛下,不知当如何回复英公?”窦仪请示道。

    “朕也不忍夺情,诏允!”刘皇帝深吸了一口气,应道:“另外,着礼部遣一官员,代表朝廷前去吊唁一番!”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柴父死,柴荣要暂离官职,西京留守的位置一下子空了出来,刘皇帝是一下子想到了刘承勋。似乎,正合适,但要不要让他去呢。

    在窦仪退下后,刘皇帝又对喦脱吩咐道:“你亲自走一趟,传诏刘煦,柴府治丧,让他去洛阳走一趟,代为祭奠。”

    说着,刘皇帝则迅速地手书一封,用印之后,交与喦脱。礼部派人是代表朝廷,让刘煦去,则是代表他本人。

    又考虑了一阵后,刘皇帝命人传唤武德使李崇矩,他有些不满,柴父丧讯,竟然是通过奏表,走部堂呈抵他面前,武德司竟然没有提前反应......

    当然,如果硬要以此事责之,理由是有些站不住脚的,只是刘皇帝,有心要敲打一下,或者说鞭策一下。

    武德司从无到有,也二十年了,如今也算是个庞然大物了。而这一壮大,又安稳了这么多年,也难免出些问题,懈怠、渎职,哪怕李崇矩勤勤恳恳,也是难以兼顾周全的。